- ·上一篇文章:“五一”期间成都至兰州铁路数千名参建者奋战一线不停工
- ·下一篇文章:从会种地到“慧”种地 内蒙古藏粮于技赋能“塞外粮仓”
除了假期,劳动者还有哪些权益?一文读懂!
5月1日,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。劳动节由来已久,在我国,1949年12月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: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。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放假安排,今年的劳动节假期为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(星期日)5月6日(星期六)需要上班
那么除了法定假期,我国的劳动者享有哪些权益?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规定: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,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,实行同工同酬。加班获取加班费的权益依照《劳动法》,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;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;法定休假日(春节、元旦、五一等)安排劳动者工作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。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《劳动法》第三十六条明确,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。第三十八条明确,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。第四十一条规定,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,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,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;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,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,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。获缴“五险一金”的权益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和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规定,企业必须给职工缴足“五险一金”,即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。《劳动法》中明确,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,缴纳社会保险费。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,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,逾期不缴的,可以加收滞纳金。
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带薪休假的权益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假期,包括法定假、年休假、病假,以及工伤假、婚假、产假等。《劳动法》第三十九条规定,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:元旦;春节;国际劳动节;国庆节;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。第四十五条规定,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,享受带薪年休假。2008年开始实施的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规定: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,年休假5天;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,年休假10天;已满20年的,年休假15天。国家法定休假日、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。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:(一)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,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;(二)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;(三)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;(四)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;(五)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。
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获取高温津贴的权益根据2012年出台的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℃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,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℃以下的,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。妇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《劳动法》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。在录用职工时,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,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。此外,女职工还想有痛经假、女职工多的单位还应配备孕妇休息室、哺乳室等权益。祝所有劳动者节日快乐!这个劳动节,你是坚守岗位还是享受假期?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那么除了法定假期,我国的劳动者享有哪些权益?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规定: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,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,实行同工同酬。加班获取加班费的权益依照《劳动法》,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;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;法定休假日(春节、元旦、五一等)安排劳动者工作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。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《劳动法》第三十六条明确,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。第三十八条明确,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。第四十一条规定,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,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,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;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,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,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。获缴“五险一金”的权益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和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规定,企业必须给职工缴足“五险一金”,即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。《劳动法》中明确,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,缴纳社会保险费。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,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,逾期不缴的,可以加收滞纳金。

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带薪休假的权益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假期,包括法定假、年休假、病假,以及工伤假、婚假、产假等。《劳动法》第三十九条规定,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:元旦;春节;国际劳动节;国庆节;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。第四十五条规定,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,享受带薪年休假。2008年开始实施的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规定: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,年休假5天;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,年休假10天;已满20年的,年休假15天。国家法定休假日、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。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:(一)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,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;(二)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;(三)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;(四)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;(五)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,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。

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获取高温津贴的权益根据2012年出台的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℃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,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℃以下的,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。妇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《劳动法》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。在录用职工时,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,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。此外,女职工还想有痛经假、女职工多的单位还应配备孕妇休息室、哺乳室等权益。祝所有劳动者节日快乐!这个劳动节,你是坚守岗位还是享受假期?
中国新闻社(CNS1952)综合自:中国新闻网、人社部网站、中国政府网等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